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Campus of the Future (高等教育的教學、學 習、與科技中改變的力量)

Change forces: Teaching,learning, and technology on thecampus of the future
Dr. Ron Owston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具備六項能力(Skills needed to succeed in knowledge economy,6 C’s to Succeed)
  1. Creativity
  2. Complex problem solving
  3. Critical thinking
  4. Communicating clearly
  5. Collaborating in
  6. Communities
  7. Continuous learning
Web 2.0 technologies應用
􀂃 Blogs
􀂃 Wikis
􀂃 Pod/webcasting
􀂃 Social networking
􀂃 Second Life + Moodle =http://sloodle.org


活動講義資料下載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assignment4: CNTE2008 延伸(Podcasting在英語學習應用)

曾聖評、鄭楹霖、蕭顯勝 (2008)。以Podcasting實施英語聽力教學之平台建置。CNTE2008 電腦與網路科技。新竹2008/10/30。

研究動機
英語能力鑑定的考試,例如:托福 (TOFEL)、多益 (TOEIC),及全民英檢 (GEPT),也皆包含了英語聽力的測驗。顯示英語聽力學習,已日漸受到重視。
 Podcasting(播客)為一個新興的技術,參考維基百科給予的定義,這個詞源自蘋果電腦的"iPod"與"廣播"(broadcast)的合成詞,指的是一種在網際網路上發佈文件並允許用戶訂閱,以自動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來製作的電台節目,Podcasting提供使用者下載並攜帶他們喜歡的節目,然後在通勤時、開車時、運動時、做家事時聆聽。

研究目的
以ipod或mp3 player為行動載具相當適合英語聽力之學習,學習者亦可透過相關技術,主動的訂閱需要的教材內容,符合了行動學習強調之以學習者為中心、主動性、及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皆可以學習的精神,研究以Podcasting教學模式的平台建置過程,以供有志利用此科技融入教學之教學者能夠參考並利用。

理論基礎
  • 日本德島大學以無線射頻(RFID)定位技術所作的行動英語字彙學習,透過定位技術提供學習者與地點相關的英語字彙學習。
  • 英國伯明罕大學利用PDA所進行的篩選式英語字彙學習。謝欣純根據情境學習的理念,發展一個互動式學習系統,使學習者能利用合適的設備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以提高大學生校園英文的能力。
  • 根據Oxford的聽力策略模式發展列出做英語聽力理解時所採取的方法,共有六部分51項。分別針對記憶、認知、補救、後設認知、情意、社會六個語言學習策略類型。

研究結論
本研究後續將依據聽力學習策略及Podcasting技術的特性,設計一完整的英語聽力教學教案,並透過教學平台,進行學習成效或其他變項的比較及相關探討;更可能將Podcasting技術融入教學模式推廣到其他學科,朝主動學習、行動學習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延伸學習

  1. 一種類似於Blog的個人創作方式,不同在於它是以MP3格式,整合RSS的技術和網路下載的方式,可在iPod或其它攜帶式MP3隨身聽上收聽。
  2. Podcast: 兒童故事 – Storynory http://storynory.com
    Storynory is an online treasure trove of audio stories. Here you will find a mixture of new stories, fairy tal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myths and histories. We also provide a sprinkling of verse.
  3. ESL Podcast
    內容分為English Café(主題討論,例如地球暖化)、ESL Podcast
    生活對話 第一次用比較慢的速度撥出, 然後解釋完, 最後再用正常速度撥放.
    更新速度:一到兩天輪流推出 ;長度:10分鐘左右.
  4. Podcast製作流程與發展趨勢
    http://swpun.blogspot.com/2006/04/podcast_17.html
    (1)作為學校網路廣播(網路電台)
    (2)學生口語能力練習:話劇,校園新聞,嘉賓演講,歌唱比賽,音樂會、朗誦比賽、專題習作的報告等。
    (3)課後複習的管道:
    —教師上課的內容錄製成聲音或影像檔,提供學生。

assignment3: CNTE2008 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 資訊科技教學應用範圍

assignment2: PR 值(又稱為百分等級)

定義

  • 百分等級是表示學生的測驗分數(或考試成績)在其所屬團體中相對位置的統計。
  • 百分等級與百分位數的計算是一體兩面,百分位數是P1~P99 ,百分等級也是PR1~PR99。百分位數就是依分數累積次數切為一百等份,只有99個切割點,每一份累積次數一樣多。 若某一資料的PR 值=k,就表示資料中至少有k%的資料數值小於或等於它,且至少有(100-k)% 的資料數值大於或等於它。
  • 林清山:PR=(a-0.5)/N*100a是由低排到高的名次PR=(46-0.5)/50*100=91

應用實例

( 1)個人學業學習


  • 和團體比較
    將本校高二國文科考試結果轉化為百分等級後,得知甲生的百分等級為95:表示甲生的國文科考試分數勝過本校百分之九十五的高二同學。



  • 把自己當次的各科考試成績相互比較


    1. 國文成績雖然退步了9分(78-69),可是從整個團體中來看,百分等級都是58,顯示並沒有退步;
    2. 至於數學,從原始分數來看是退步了15分為(75- 60),但百分等級卻從70提高到80,多勝過10%的同學,其實他是進步了很多。



(2)國中基測

  •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分數通知單上所提供的PR值,是先將該次測驗所有考生的量尺總分排序後,依照人數均分成一百等分,該生大約會落在第幾個等分中。簡單來說,若某位考生的PR值為95,即表示該生的分數高於該次測驗全國約95%考生。

  • 例外,但是因為每次測驗的總人數不相同,所以不同次測驗中每個百分等級所包含的人數並不相同。例如,93年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的總人 數是314675,每個百分等級約包含了3147人;至於93年第二次基本學力測驗的總人數是188783,每個百分等級約包含了1888人。 兩次基測的量尺總分經過測驗機制,所以可以互相比較,但要注意的是兩次測驗分數通知單上所提供的PR值無法直接比較的。

week5:數位學習標準

標準:html、pdf、web2.0、e-learning、google文件(都是追求標準)

Informal learning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formal_learning

Individual learning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dividual_learning

e-learning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學習動機

assignment:正負偏態生活實例


左偏分配 (負偏態)
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分數往左邊延伸,偏態值小於0,故稱負偏態或左偏態

1. 試題偏易、高分群多。
2. 大學錄報到率,多數學校報到率高。

右偏分配 (正偏態)
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分數往右邊延伸,其偏態值會大於0,故稱正偏態或右偏態。

樂透頭獎,少數人中大獎。
大學學力測驗,少數人得高分。
大學生信用卡刷卡金額,少數金額比較大。
上班族薪水,少數人高薪。
國片票房,少數票房賣座。
醫學上多數人的,少數人有異常。生理指標

week3:描述統計(descriptive-Statistics

描述統計(descriptive)
使用計算、測量、描述和劃記等方法,將一群資料加以整理、摘要、和濃縮,使容易了解其中所含的意義和其中所傳遞的訊息之性質。


資料圖示方法
次數分配表、直方圖、次數多邊圖、累積次數肩形圖、條形圖、圓形比例圖



統計量數
(筆記整理)


對稱分配
中位數=平均數=眾數

  • 平滑線左右對稱,好像一座山,或者類似「銅鐘」的形狀。也就是中間最高,往兩旁遞減,這就是所謂的常態分佈(normal distribution)。
  • 由於是左右對稱,且由中間往兩旁遞減,因此中心點最高的位置就是平均數,也就是眾數、和中位數,三者合而為一。
  • 常態分佈是連續的曲線,但是現實中,並沒有連續的曲線存在。頂多只是類似常態分佈,可是當樣本數很大時,會越接近常態分佈。



week2:如果讓我重作一次研究生(筆記 )

[ 原文 / 作者:王汎森 院士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5 ]

研究生要做什麼?
1. 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 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創造知識,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
  • 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學習應該要有一個關注的焦點。

2. 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 基於對研究問題的好奇和興趣,選擇一個關注的主題。
  • 形成你的知識樹
  • 自發性探索一個問題、一個未知的領域。
  • 學習是一種「self-help」,並且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self-help」。
  • Learn how to learn
  • 藉由大量閱讀和老師提點,進入研究領域。

3. 論文如何寫

  • 論文的寫作是個訓練過程
  • 從小規模的篇幅慢慢練習
  • 選對一個有意義、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經營的題目。
  • 文筆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導原則。
  • 遵照學術格式的寫作習慣。
  • 精緻思考。

研究生如何訓練自己

  1. 要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一個挑戰,挑戰一個你做不到的東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順利克服那個挑戰,但是要努力去嘗試。
  2. 掌握語文與合適的工具。
  3. 跨學科的學習可以幫助創新。
  4. 善用圖書館,要讀有用、有價值的東西

延伸學習:

week1:心智圖@自我介紹